 |
父母親來加的最大收穫
|
你要使父母歡喜。使生你的快樂。(箴言23章25節)
父母來加後,每周日都和我們同去教會崇拜,對上帝毫不陌生。回國前夕,他倆一起決志信主,並接受洗禮,這是他們來加探親的最大收穫,也是神給我一生最寶貴的禮物。因著有神的同在,我對他們有滿足、平安、喜樂的晚年生活,就有完全的把握了。
父母總是無言付出
我的出生地是河北省東部的小山村。70年代末,二姐、三姐、四姐和我同在本村讀書,學校當時有小學和初中兩部份。那時候,大姐已出嫁,哥哥遠在山西省服兵役,儘管一家人生活環境艱苦,但父母親都願意孩子們把書讀好。上學用的作業本和白紙,在我們眼中是很貴重的東西,所以我們做練習時,只會用黃色草紙本。鄉間人把這種黃色草紙稱為「包貨紙」,這些紙很大張,需要仔細剪裁成作業本大小,然後,母親會用針線裝訂成冊。包貨紙一面光滑、一面粗糙,通常我們把這種練習本的兩面都寫得密密麻麻。父親是村中大隊會計,負責發送保管報紙,遇到「好」的記敘文、說明文、論說文時,他就剪下來貼在舊的本子上,當作孩子寫作文時的範本。
孩子們都是拔尖兒
我們姐弟的學業都非常拔尖兒。學期結束時,幾乎每個孩子都能拿各式獎狀回家,父親就用漿糊依次把它們黏貼在正房東屋的東牆上。有一年,父親用毛筆豎排抄錄四句詩行在兩張紅紙上,做成對聯模樣,貼在那些獎狀兩側;那是葉劍英元帥寫的詩《攻關》——攻城不怕堅,讀書莫為難;科學有險阻,苦戰能過關。
我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夠穩定,母親總認為那是因為我5歲便開始上1年級,比同班同學年齡小的緣故。我在1983年夏初中畢業,但對中考成績沒有把握,全縣6000多考生中,只有1000人有讀高中或4年制中專的機會。發榜那一天,我終於病倒了,躺在炕上起不來!一大清早,父親就騎車到離家10里路的鄉中學去看結果。母親做好了掛麵雞蛋湯麵,放在我嘴邊,但我竟沒力氣吃上一口;母親看我難受的樣子,就用她的手不停地撫摸著我的額頭和雙手。臨近晌午,父親回來了,他迫不及待公布成績,我考得466.5分,那一年高中錄取線是378分,中專錄取線是450分。我一下子如釋重負,父親和母親都會心地笑了,那種笑容,讓我至今難以忘懷。
遠離故土牽掛雙親
2000年2月29日,妻子和我飛抵多倫多機場,隨身5個行李箱,那是全部家當。暫住多倫多約4個月後,便搬至渥太華居住至今。移居加國11年多,我只是在2002年底回國一次,2003至2004年期間,妻子有機會多次往返中加兩地。在北京她與我的老友們一起吃飯,提及我近況時總會說,「子文常嘮叨,『父母在,不遠遊』。」離開父母,怎會可能沒有牽掛?
2010年4月下旬,父母親第二次抵渥京來探親。我與父母親商量好,如果簽證允許,這次至少住上一、兩年。家中後院不大,由於疏於打理,雜草叢生,草坪破得很難看。經過溝通之後,決定鏟掉草皮,然後種菜;工作主要由父親承擔,母親在照顧兩個孫兒同時也予以協助。種菜並不是容易的事,需要經過買菜籽、育種、翻地、移植、耕耪、澆水、搭秧架、綁枝乾等諸多工序。
父母同到上帝面前
可是,不到兩個月,母親呆不下去了,她執意要回國。與國內比較,渥京的生活環境和習慣,確實太不相同。此外,對於父母親來說,他們經歷了一個家庭從人聲鼎沸,到子女陸續走出家門、天各一方的過程,所以多年來,母親已適應了獨立生活的寂靜,做事也易於情緒化。母親告訴我,她打算回去的那一刻,我非常茫然,當時沒有表達任何意見,只是說了聲「過幾天再說吧」。自小離家求學,及至漸漸長大成人,大學畢業後工作、結婚成家、移民育子等重大人生時刻,大部份事情都需要自己拿主意,我的心也已磨練得十分堅硬;不過,為了母親這個決定,接下來的幾天,心裡很掙扎。後來,我對母親說:「媽,你和爸來一趟不容易,不僅僅花錢,從護照、簽證到機票各個環節,很多人都跟著忙活;我不情願你這麼短時間就回去,我真願意和你們多住一段日子,如果你願意,我們既不隨你的心意,也不隨我的心意,讓我們一起禱\告,把所思所想、所憂慮的、所盼望的,都帶到上帝面前吧!」母親同意了。
共奔天路何等福份
儘管我與妻子已於2007年受洗歸主,但有時候並不十分情願,把自己所有事情都帶到上帝面前,除非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。這一次藉著母親要回國這件事,我和父母親開始了每天的禱\告生活:晚上8點許,在父母房間的床頭,我們3個人把3雙手緊緊地按握在一起,父母親也慢慢開口禱\告,由我作結束禱\告;而每次的禱\告,我都以「感謝天父上帝耶穌基督,爸媽和我能夠因著你的名,每天可以有這麼一段美好的時間」開始,每次說到「因著你的名」,我的眼睛就情不自禁地濕潤,心中充滿感恩,是的,因著祂的名,父母親和我在享受著何等大的福份,完全是神的恩典。
終於,母親繼續留了下來。父母親同年,都已經70過外(1936年出生)。母親身體偶有不舒服,卻並無大礙,從藥店買些藥吃就頂住了;後來,父親變得越來越虛弱,感冒發燒很長時間不能痊癒,也時有大小便失禁狀況,再加上他本來就有糖尿病、腦血管輕微堵塞等病症。父親雖有探親醫療保險,但我並沒有帶他去醫院,因為我非常清楚,加國醫生診\斷治療程序、檢驗方式、用藥等,均與父親習慣的醫療方法,幾乎完全不同。母親不僅為父親健康擔心,更怕父親病情加重,給我們增添麻煩,所以等到父親病情稍好轉,就開始計劃他們的回國行程。
電話敬拜情牽一線
父母親自來加後,每周日都和我們同去教會崇拜,對上帝毫不陌生。回國前夕,父親和母親一起決志信主,並接受洗禮,這是他們來加最大的收穫,也是神給我一生最寶貴的禮物。我打印了「信、望、愛」3個字和十字架圖案,分別用4個鏡框裝好,放入父母的旅行袋。去年9月底,父母親便踏上了回國的航機。
今年3月19日星期六晚8點半,國內是周日早8點半,我和父母親開始了第一次電話敬拜。程序包括宣召、詩歌讚美、讀經、信息、禱\告事項、禱\告、主禱\文、問安,時間長達1小時30分;那天,父母親7點鐘就吃完早飯,等待著電話鈴聲響起。父母親與我立下志向,要克服各種困難,把電話敬拜堅持下去。我反覆跟他們說:「如果堅持每周敬拜,一直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,我對你們有滿足、平安、喜樂的晚年生活,就有完全的把握。」這不僅是在鼓勵父母親,更是在鼓勵我自己。
我對父母的恩情無以為報,但能夠讓他們認識耶穌、接受救恩,我已經感到滿足,別無他求了!
侍子文 |